尊敬的各位记者老师、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叫张丹妮。
我现在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想起当初的高考志愿表上,仅仅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和一腔热忱我选择了新闻专业,而如今,经过了两年半的学习,以及实习实践经历,我仿佛看到了这个专业最本真的东西,从当初的喜欢,变成了现在,我对于这个专业满满的爱。
刚刚坐在台下听了七个老师的演讲,关于新闻,关于媒体,关于责任,关于爱。我和你们一样,眼眶不知湿了多少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正是这些不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感动。而我,一直觉得自己其实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直到有了这个机会,我开始回忆我自己的故事,自己那些可以连缀成篇的故事,那些我想讲给你们听的故事。
去年的九月份,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但是却拥有着两个不同的身份。在校内,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节目编导,一个校媒记者。而在校外,我是一档电视节目的实习文编。当时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方频道《画说名家》栏目组实习,身份只是节目组里一个小小的实习生。我想做一名记者,一个名副其实的记者,所以那时我想,那是我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那段时间白天我奔走在采访的路上,深夜改着我的稿子,每次都是字字句句反反复复地斟酌。
有时朋友们也会问,说丹妮你这么辛苦何必呢,以后也根本不可能留在那。我每次都会倔强地告诉他们,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我喜欢,这样就够了。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共采访画家二十多位,参加辽宁省美协举办的活动十余次,在省内大概走过了六七个不同的城市进行采访。有时我自己会有些小自豪,毕竟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毕竟在大家大二还在忙专业学习的时候,我有着这些看似丰厚的实习经历。
但是,工作期间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摩擦,意见不和,委屈……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
今年的十一月八号,沈阳初雪。我在剪辑我的第一个电视节目。已经反反复复修改过几十次。每一次都有一种想要放弃的欲望,每一次拿着电脑在学校和工作室之间奔走都是一种拒绝。那天,已经不记得第几次去修改那个片子。回来的时候在公交车站等车,天空阴沉沉的,雪花纷纷扬扬。想起刚才在屋子里,因为片子的一点小毛病,制片人的指责,其实也本不是我的责任,但是我想,我应该去承受吧,,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实习生。
那天是记者节,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应该属于我的节日,我开始去思考,思考着我的梦想,我的路。其实短短的一年实习期间,我不只一次在质疑我自己,包括专业水平,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我究竟适不适合从事新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哭过,笑过,痛苦过,也迷茫过。
我也不只一次参加过这样的讲座,记得上一次,也是聆听了各位记者老师的演讲,我在当天晚上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用一生,赌一个对的职业,希望如愿。我开始慢慢梳理自己的心结,开始消化掉所有的不愉快,重新审视这个我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
而第二天,当片子在城市频道播出时,顿时觉得一切的煎熬和委屈都甘之如饴,一切都是值得的。
无数次地在课上课下谈及新闻理想。其实,于我而言,新闻的本真,是爱。这是一个能够给我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的职业,我也愿意为之付出并努力前行。
而当我在新闻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时,学校也给了我最好的给养,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最专业的新闻知识,还有优越的实践环境。每年六月份的小学期是我们新闻系的同学集中展示教学成果的时候,我们学着制作属于自己的第一份报纸,剪辑新闻片,新闻摄影,新闻写作,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这里都转化为实践作品,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而今年的六月份,我和我们新闻班的小伙伴更是建立起了属于自己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沈师新传工作室”。我们不仅在传统媒体上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新媒体领域,我们也要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现在,我依旧拥有着两个不同的身份,在校内,我是新闻中心新媒体联盟的主席,仍是一名校媒记者。而在校外,我也依旧是一名实习生。现在的我在沈阳广播台的新媒体实习。不同的实习经历让我对这个专业总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唯一不变的,是我最初对这个专业的执着的爱。
最后我想告诉我的学弟学妹们几句话。
我希望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学的多一点,再多一点,多读书,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学养和专业素养,因为当我们有一天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手里紧握的那点少的可怜的知识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所以,至少现在,我们还有时间和心境,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读书。
我不知道 ,我们离梦想还有多远,但我知道,梦想不会变老,而我们的梦想正年轻!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