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如何战胜拖延症——理念篇!
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临近考试最后一周才开始看书,每天晚上备战到凌晨2、3点,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考场…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报了英语班或参加了英语角,等一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英语班参加了2次就没参加了,英语角去了第1次就没再去了,英语还是在原地踏步……
拖延症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一种很想去改变,但很难改变的病;
我们可以将事情分成三类(3真是太棒的数字了):
1、事情有deadline:
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有外部压力,你都会去做,拖延的主要是准备工作,比如考试
2、事情没有deadline,在某段时间内进行:
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你的兴趣、或者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给你压力,比如想学个语言,学个乐器
3、事情没有deadline,持续进行: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习惯,比如早睡早起,运动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经常拖延的事情属于哪一种呢?
一般拖延有几种心态:
1、时间充足:反正我年轻,时间还有大把,人生可以活90岁,我现在才20岁,还有70年呢
2、即时享受: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作者提出来自律的第一个原则是:延迟满足感;拖延往往是思想上的懈怠,一般我们会在不同事项之间做选择,是看书备考,还是和同学去K歌?
如何选择享受当下的满足感,你就和同学去K歌了,等到考试前再抱佛脚;
你在做一项很艰巨的项目,发现自己积累不够,解决不了问题,是继续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还是干脆不做了?如果选择当下享受满足感,你一定会养成拖延的习惯
3、嗜急成瘾:有些人在遇到很紧急的事情时,调用一切注意力和资源把问题解决了,他会很有成就感,享受这种状态,他慢慢会形成一种认知,什么事情我都可以搞定,拖一拖也无所谓
拖延背后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呢?
1、没目标感:人生没有使命感、没有目标感,就好像无根的浮萍,什么都对你无所谓,时间同样;
2、没紧迫感:没有目标,你不知道什么事对你是重要的,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当然会觉得时间够长,还有70年时间漫漫人生路;
3、不够自律: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所有动物性的一面,人类的7宗罪之一就是懒惰,人需要用意志来战胜懒惰,当你意志力不够时,就会即时享受满足感;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考试你一定会去参加,但英语班你却没有去?
因为人不够自律,所以他需要来自组织的他律;
4、缺乏积累:当一件事情超出了你的能力边界时,你会自然的拖延,甚至不去启动这件事情,所以人要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包括舒适区和学习区的边界在哪里
5、外部干扰:外部的各种干扰、诱惑,会影响你的行动,当你被影响了,手头上的事情自己会被拖延
和拖延经常联系到一起的就是时间
我们假设一个人可以活到90岁,一年12个月,90年就是1080个月,其实人生就是1080个格子,你算一下,你自己还剩下多少个格子;
我们假设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天,一天24小时,按我28岁来算,我现在处在7点半的样子,到凌晨24点,我的一生就完了;
看到这些数字,你是否有感觉到时间的那么一点点稀缺呢?
一个人对时间的紧迫感是来自他的梦想,比之浩瀚的宇宙,人如同沧海一粟,短短几十年,你想用什么证明你曾经存在过这个世界上呢?虽然“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这里给大家举2个高效能的例子,一个是柳比歇夫,一个是秋叶大叔,我们用数字来看看两位取得的成绩:
柳比歇夫的一生是高产的,出版 70多部学术著作,在1969年他收到419封信,回复了283封信,发出60件印刷口;
秋叶大叔也是高产,2015年上半年已经出版3本书,每周一篇原创文章,完成学校课程授课,自己的公司产品不断更新迭代;
看到别人的高效能,你是否有那么一点点动心了呢?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自己激发自己的梦想,另一种人需要榜样的力量来唤醒自己的梦想,找到你身边或你认为最优秀的人,向他学习,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对时间往往有几个盲点和误区,这里梳理一番:
时间VS精力VS专注力
有人数人最大的资源就是时间,但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精力、能量是不均衡的;
如婴儿的1年时间和成年人的1年时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成年人上午9到11点和晚上9到11点的精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要从时间管理上转变以精力管理,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
有了精力还不足够,虽然你有很大的能量,但如何你不会高效的加以运用,那也是白搭;
如早上9点到11点这2个小时内,你一会工作,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和同事聊聊天,一会儿收个快递,你的产出会高吗?
虽然这段时间你的精力很旺盛,但是你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没有专注力,只有专注力才会产生高效能;
需要把时间分成块状的,告诉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就要把某个内容产出,你就会聚焦你的注意力,专注的完成手上重要的工作;
还需要从精力管理转变为专注力管理;
同质时间VS异质时间
有一年春晚,小彩旗在台上转了3个小时,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春晚3个小时一直看小彩旗的转圈,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而实际上春晚有相声、歌舞、小品、杂技、魔术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穿插进行;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涉及到时间的同质和异质,人看节目是图好玩,所以一定要有新鲜感、刺激感,需要异质的时间来积累;
但是积累起来的一块一块的同质时间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好比最近很火的一个公式:
1、01365=37.8;0.99365=0.03;
浪费VS消费VS投资
通过我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可以把时间分为浪费型、消费型、投资型;
浪费就是你某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对你将来生活得更好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你无聊在打发时间
消费就是为了当下的放松、享受,把时间花在让自己愉悦的事情上;
投资就是你为了自己将来的成长,而在当下把时间投在对将来有贡献的事情上;
比如和同学这件事情,根据吃饭的同学以及如何吃饭,可能会属于不同类型;
如果同学吃饭就是喝喝酒、吹吹牛、放纵一下,这就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同学之间好久不见,想吃个饭,聊聊现状,沟通一下感情,这就属于消费;
如果这群同学中,有人的视野特别开阔,在沟通过程中,他的某一个点可能促发了你的某个想法,让你回去后马上采取行动,这种一定属于投资型;
你分析一下,你最近的一天、最近的一周,这3种类型的时间分别占多少?
忙VS闲
很多人工作很忙,累了之后就会选择放纵自己,比如工作日工作很忙,周天就睡个大懒觉。
这里需要区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他们在忙碌的体力消耗之后,需要好好休息恢复能量;
但是脑里劳动者不是这样的,有没有这种感受,周末睡到10点多再起床,反而觉得特别累;
人在做不同脑力工作时,驱动的脑区和脑细胞是不同的;
比如当你在思考时,利用的是你的左脑,你记图片时,利用的是右脑;
当左脑持续运作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去看看图片,这样大脑就是在休息,而不是大家认为的,我需要睡懒觉来恢复,除非你在工作中的睡眠不足;
比如周末的时候,我在思考了2-3个小时之后,会清理我的抽屉,或拖拖地,或整理衣柜,做一些体力劳动,让大脑休息一会儿,下午再继续思考;
你对比一下自己的休息方式,你的方式是正确的吗?
空虚VS充实
看到有些人一直忙忙碌碌,过完一天,他可能会觉得空虚,可能会觉得充实;
可能刚开始觉得充实,但持续久了他会觉得充实;
这就涉及到你是无目的的忙碌还是有目的的忙碌;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忙,每天被邮件、电话、会议充斥,刚开始觉得这一天一点也没有浪费,享受这种虚假的充实,但后来觉得自己时间被割得太碎片,任何事情都没法深入思考,只是虚假的充实在掩盖空虚,实际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整块时间VS零散时间
有些人把自己的时间撕得太碎片,有些人工作时必须要求整块的时间;
最高效的方法是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让整块时间的效果取决于零散时间的持续积累;
以我自己为例,我之前给自己制定一项行动计划,就是每周写一篇文章,但发现2个月过去了,我都没有去落实行动;
后来想想,问题出在我希望用一整块的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但是缺乏思考,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结果就是望而却步;
后来学到秋叶大步的一个方法,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把关于这个主题的想法写下来,慢慢积累,你就已经掌握了很多素材,等到周末写文章的时候,只是形成连贯的文字;
这个方法用起来非常棒,建议大家都可以使用,最大化发挥整块和零散时间的效能;
另外,对任何人来说,计划和回顾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定期回顾你的计划与行动,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没做,如果没有这个习惯,可能等你发现某件事情没做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了,你就已经浪费一年的时间了!
我们都知道知行合一,我们也都知道知易行难,我们更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思想上的世人,行动上的矮子。你现在是哪一种呢?你认为你将来会是哪一种呢?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