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BBS上有一个帖子火了。楼主主张交大非金融,非IT类的专业都应该关门,因为毕业出来收入太差,还不如护士....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上大学这件事应该如何对待?如果没有念金融,IT专业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声明,笔者只不过是上海滩打工仔一枚,绝非成功人士,下面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成功捷径或致富奇招。
先谈谈一般人为什么要上大学?
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有很多事情不需要大学教育也能干好,甚至能干得更好。比如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工匠,有没有文凭根本没有关系。
之所以要读大学,是因为对于要靠自己拼搏的大多数人而言,这是达成自己人生目标的最快途径,这些目标(可能)包括经济自立(不啃老),为家庭提供长期经济支持(养家糊口),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资质-工作匹配)等等。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所谓“最快途径”只不过是一个概率上的意义,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偏差可能很大。
下一个问题是,相对于“最快途径”,其他途径是什么?
一是创业,二是打工,三是上职业技术学校。目前高中毕业出来创业的话,如果没有高人相助,基本上等于自寻死路。打工的话,关系户不算,能选择的工种相当有限,而且在现今高校毛入学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是知识型、智力型的工作,相反往往属于做一天得一天收入的那一类。不仅如此,在现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年代,自动化、信息化可以很快地取代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是重复性的白领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长线看,这些工作的收入没有增长的空间。
那么这是你想过的生活吗?想想二十年后可能扑面而来的不堪,你愿意接受吗?
重点在于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之间的权衡。笔者记得看过梁建章写的一篇文章,说90后比80后人口大约要少三分之一,比70后少更多,如果这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按照现在上海交大每年大约3000名本科生的入学规模,对比20年前每年2500人的规模,我们不难算出上海交大本科的招生口径增加起码一倍!
应该讲,交大在扩招的大潮中还算是冷静的,看看一些地方的大学,疯狂扩招!不难理解为何现在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因为原本可以当技师的人现在当了大学生!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对稍差一些的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容忽视。请注意,我没有说“稍差一些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因此,学到一些深入的,不那么容易学的,不容易被替代的东西,才是上大学的真正目的。
再一个问题是,不同专业有何不同?
一直有两种教育观点的争论,一种主张教育在于提升人的所谓“全面素质”,但很可惜,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全面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另一种主张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一种谋生的手段,但也很可惜,今天适用的谋生手段,到了明天不一定有用。
既然有两种教育观点,那么就有两种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一种是注重宽口径,知识面比较广但不深,美国大学大多属于这类;另一种注重知识的专精,不那么重视知识面,前苏联高校基本属于这类。两种指导思想笔者在此不做评论,因为需要更长一点时间做观察。对于后一种,在笔者看来更接近于职业训练。鉴于交大被肢解的历史,因此屡屡自称“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校”是有些道理的。但交大改革的力度不小,积极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正逐渐变成宽口径、专业可选的形态。
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也就选择了不同的收入-年资曲线。BBS帖子中提到的IT、金融专业,以笔者的观察,其特征是起薪高,但竞争激烈,同样付出的条件下,拿高薪的时间相对较短(后来转做其他工作不算)。更多的专业其实不是这样的,走的是“剩者为王”路线:
毕业生起薪一般不高,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一个人能做到相当的深度,这时环望四周,能够跟自己竞争的人已经很少了,于是高薪来了。请注意,环望四周的时候,要看各个年龄层次的竞争者。有些专业人才存量很大,那么有可能就是没有高薪!
学生如果不认可这样的收入-年资曲线,当然可以而且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转专业。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选择留下来,那么应该做什么?
试着罗列几点,仅供参考:
1、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人对事要有合适的期望,要认识到在任何社会形态下,每个人禀赋都会有所不同,同时社会竞争乃是全生产要素的比拼,拼爹拼妈拼颜值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2、准备好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具体可见我另一篇文章),做好专业心理、生理上的准备,比如学石油工程的,身体素质一定要比较好;念化工的,就不应该打游戏把眼睛打坏了,念机械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听力,长时间戴个耳机听高分贝流行音乐就免了吧!
3、培养自己T型的知识结构。
这一横指的是适当跨界学习一些人文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学材料的学点工业设计、设备知识、化学知识和仪器分析什么的;
这一竖稍微展开一点: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大力积累本专业的常识,大力培养基本技能,努力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是有没有上过大学的重要区别:对比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不仅需要知道如何最好地解决问题,并且知道为什么这是最好的方案。当然,这涉及许多决策科学方面的知识,大学生需要多多注意,图书馆里这种书很多,哪怕课堂没教也可以自己借来看看;
注意搜集整理本专业的常用资源。比如经典教材,知名出版物,知名行业协会,大牌公司,资深人士,建立与这些资源的联系;
关注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及其带来的需求变化,往往这里就是一个人的出头之处。工科专业离产品最近。
最后,才是尽早进入实验室,多做课题,多做项目。
对大势的研判,进而做出快速而又准确选择的能力,远比个人的勤奋、努力来的重要。以笔者的观察,从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在这方面表现较好。
最后,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训练类的专业而言,就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选这类(学校)专业不看就业率绝对要不得,同理,这类(学校)专业招生时不谈就业率基本等同于耍流氓。就业率、起薪、五年甚至十年后的收入水平(前提是没有转行)是选择此类(学校)专业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