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心法:放下执着破万卷!

来源:五百丁 作者:五百丁小编

读书心法.jpg


读书即是修心。真正的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发现自我、开启智慧的修炼过程。那些会读书的人都有一个无上的心法。。


那就是:入境知人,换境悟我,追求“不懂”,与此同时,时刻警惕自己内心的执着、虚妄,偏见与误区,然后,把心一横——“放下”!


有一个人,很喜欢读书。前几年,读了一本解读佛经的书,书中公布了一把解读《金刚经》的“钥匙”,他牢记在心。最近,闲来无事,他又把那本书重新读了一遍。


结果发现,虽然自己手握着解经的“钥匙”,却始终开不了门,“钥匙”与“门”根本不配套!书中所提出来的很多疑难问题,不管他怎么回答,都是一个字:错!


最后,他不得不感慨:


“读书,读书,只看得见文字,而看不见文字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诸般变化,读了等于没读,懂了还是不懂!”


人人都能读书,但不是人人都会读书。那些最聪明的人,并不期待证明自己正确,获得卑微的自我满足。他们追求的是发现自己内心的执着、虚妄,偏见与误区,走向大智大慧。


换个境界悟自己


慧能大师闻经悟道、立地成佛,那是具有大智慧,把书里书外的世界全看透了。虽然他不识字,却是会真读书。


平常人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认为书就是书,一句话就是一句话,与书外的世界、自己的心灵等等,没有任何关系。


有时候,即便想到有些关系,也不愿意去深思、参悟与印证,而是为了一个没有意义的目标——看完,就匆匆忙忙地把书本合上了。


在《论语》上,孔子有一句名言: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所谓“危墙”,指的当然不是具体的墙,而是种种危险、不利的境地。孔子要从事社会性的事业,追求成功,在这样的心态、因缘与境界的限定下,这句话可以推知更多的涵义:


1.在不利的条件下,成功不是第一位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2.顺势则为,逆势则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要成就事业,必须珍惜生命;


4.面对问题,要学会站到问题之外;……


读书,关键在于进入与理解书中的特定境界;进入了境界,我们也就真的理解了作者的本意。否则,等于没读!不过,入境而知,还要移境而悟。孔子在几千年前说的话,到我们这个时代,境界已经变了。


那么,他所讲的,还是真理吗?我们必须变换境界,进行广阔、深入、复杂的印证。


比如——


1.在孔子的时代,说错一句话可能会掉脑袋,口不择言就是“危墙”;但现在,言论自由,说错话还是“危墙”吗?


2.在什么时候,脱口而出是“危墙”?在什么时候,大放厥词的“危墙”,又会变成美好的品德?


3.“危墙”真的是危险吗?是否有潜在的利益?是否在危险之下,暗藏着向好处发展的转机?


经过一系列的移境、变境、换境,我们就可以沟通书里书外的世界,把自己变成一个思考的主人。


也许,孔子讲那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我们推测的境界。他可能没想那么多。但如果我们因此而拒绝思考,那么,不是孔子没境界,而是我们没境界。


如果孔子确实没境界,而我们却想到了更多、更高、更远的境界,那么,我们也许就超越了孔子,站到了伟大的古人的肩膀上!


读书而不愿思考,这是思维的懒惰;读书而大胆推理,是智慧的修炼。从一个人会不会读书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执着与障碍,是不是掉进了自我的牢笼与思维的陷阱。


那些聪明的人,通常是这样读书的——进入境界知他人,换个境界悟自己。


读的就是“不懂”


《庄子·齐物论》里有一个“朝三暮四”的寓言。狙公对自己养的猴子说,早上给你们吃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行不行?猴子很愤怒。狙公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怎么样?猴子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人很容易发现猴子的思维盲点;但在读书时,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思维盲点,最后变成了猴子。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没事就读网络小说。读了几年之后,终于发现,网络小说不能读!他说:“看久了才发现,都是重复!”


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小说都重复,但重复的是多数。人物姓名不一样,性格一样;情节也一样,年少有为、聪明大胆、美女如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有一切,只不过是在重复地刺激人的感官和心理。


换汤不换药的重复,与朝四暮三的猴子,二者有何区别?——没有区别!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读书习惯:懂则读,不懂则不读。但是,如此一来,他在书中所获得的永远只能是已经懂了的东西的重复。人和猴子的差别,有时候,真的很小。


会读书的人,读的往往不是“懂”,而是“不懂”。看到不懂的知识——“啊,原来我这么无知!”看到不懂的思路——“啊,我怎么不会这么想?”


看到与己不合的思想——“啊,也很有道理啊!我的思想,是不是有问题?”


心里装着个“不懂”,就永远会有新发现、新获得、新思路。越是读到“不懂”,越是容易走向“懂”。聪明人读书,读的就是这个“不懂”。


本来懂,放下懂,而变得不懂;本来不懂,坚信自己不懂;一旦从不懂读到懂,马上就想到:是不是真的懂了,还有什么不懂?


所以,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真会读书的人,一定会这么想。只有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才认为自己已经懂了。


他们不知道,懂的地方,隐藏的是自己的执着、偏见、错误与障碍,那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思维陷阱!慧能大师不识字,没文化,没有什么“懂”;所以,他闻经悟道,鲤鱼化龙,到九天翱翔!


一个读书人,想不想跳过“懂”的陷阱,可以充分验证,他想做龙,还是想当猴子。


入阵·陷阵·破阵


书,是作者的精神力量。每一本书,都在表达自己的智慧、思想、情感和心灵,并希望征服读者。因此,在本质上,一本书,就是一个智慧、思维、情感、心灵的无形战阵。


读书如入阵。有的人,读书而至于拜服,甚至愿意成为古人的“门下走狗”。这是思想贫乏,而被书本的思想所征服。有的人,爱读书,但沉迷其中,情感不能自拔。


这是情感脆弱,需要依靠,而被书本的情感所征服。


有的人,读书而企图看破书,但却自以为是,驴唇不对马嘴,最终贻人笑柄。这是智慧不足,思维能量不够,而受困于书阵之中。


真正的读书,不仅是入阵,更是破阵。而要破阵,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读书之中,只要在任何一点上产生问题,如读不懂、读不进、有障碍等等,首先一定是自己产生了问题。


这些问题,或是思想贫乏,或是情感脆弱,或是智慧不够、或是经验不足。


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破阵。学者当成龙!读书入阵,而不能破阵,书读得再好,也只配当作者的“门下走狗”!


慧能大师是真正的龙,目不识丁,却能讲解佛经。什么样的战阵,都难不倒他。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智慧,然而,却往往被自己的贪婪、傲慢、偏见、执着、烦恼、愚痴等等障碍了。


把书读破并不难,难的是,在读书时,看到自己身上这些无聊的东西,然后,把心一横:“放下!”


一旦做到了,那么,书本的战阵,在顷刻之间,便会变成智慧的海洋。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