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社工毕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海外社工经历分享嘉宾问答文字稿
摘要:
1、国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模式简介;
2、国外值得国内社工参考的技能技巧或者案例;
3、社工知识技能如何运用到项目执行过程中;
4、国外社工机构社会组织运作模式及资金来源;
5、了解社工是什么,避免盲目进入社工行业;
6、美国MSW项目临床与宏观项目的优势以及不足及今后的就业方向;
7、特殊病人群的社工是如何开展业务的;
8、对政府职能转移的看法;
9、对机构在项目设计与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
10、社会组织或者社工机构的项目好坏的评估标准;
11、引介社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
12、澳洲、北美、加拿大社工体系的区别;
13、在国外读博士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14、社工在全国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
15、国外社工的专业背景介绍;
嘉宾简介:
嘉宾:刘安南
刘安南,社会工作硕士,毕业于美国Fordham University社会服务学院,本科英语,毕业于中国苏州大学。在攻读MSW期间,先后在纽约两个超过100年以上的settlement house参与两年的实习,主要服务为华人移民家庭,毕业回国后就职于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
嘉宾:史秀雄
史秀雄,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科,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师从知名华裔社工教授曾家达博士。
学术方面专门关注社工的基础面谈技巧,以及科学有效的培训学习模式,非常注重实务工作中具体能力技巧的培养。参与编写了《知行易径:基础与应用》和《知行易径:应用与反思》两本学术著作。
同时还是知名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导师,在微博和微信上拥有众多粉丝。2012年起创办个人品牌工作室,成功地将临床面谈技巧与两性关系沟通结合,在上海持续3年举办情感沟通课程,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主持人:唐宁
唐宁(Ning),美国阿拉巴马大学MSW, 博士候选人。道宁咨询联合创始人。唐宁的本硕博均为社会工作专业,现就读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项目。研究领域包括: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体系建设,NGO管理与评估等。
提问:请介绍国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模式。
Steve: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像我硕士第二年做的实习是在我们学校多伦多大学咨询中心,给在校生做心理咨询,督导模式是1个督导带6个咨询师,每个星期有督导的会议所有人出席,每个咨询师每星期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可以接受督导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定期会在期中期末给自己评估报告,督导老师会给出评估报告,校方也会给评估。
刘安南:
大致还是相同的,但是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有一个研讨小组,在机构有一个实习督导,那个实习督导是机构的人,他给你分配任务,定期一个星期见一次面,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我们见完每一个案组要写一个过程记录,尽可能的重现你和案主的对话,然后旁边有一栏写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什么,自己的思考是什么,我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
一共三栏,这样的每个星期都见督导之前要拿这份东西,然后督导看完以后跟你讨论你的感想或者如何在下一次沟通当中会做得更好,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在当时提出,所以过程记录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
例如,有些比较严重的抑郁的案主,我在聊天过程中把案主的情况及我们沟通的情况,我当时的做法都写下来了,他第二天还是自杀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过程记录做得很好,很大程度上重现了你们当时的对话,那么这个过程记录就是你保护自己的重要证据。表明你没有对他进行误导或者怎么样,所以过程记录,虽然很辛苦,很繁琐,但是特别重要。
Steve:
关于督导还有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在一些地方实习做督导,最后毕业也会去那个地方工作,因为督导也相当于是一个实习或者使用的过程,督导机构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他们机构培养人才。我现在华师大做督导,我了解的状况是,很多同学去实习机构就是打杂的,帮忙写写文案啊,做些办公室日常的维护什么的。
同时有些机构也缺乏这样的意识,就是实习生来机构不仅仅是为实习生提供锻炼机会,同时也是自己培养人才很好的机会。这个是我在加拿大实习的过程中,感觉他们更注重把实习生当成未来的工作人员来培养。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省时省力保证人才供给的方式。
唐宁:
实习生与实习机构的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美国是一样的,我说一下Alabama实习生怎么分配这个问题,我们学校有一个实习部,是跟硕士部、博士部同等地位的专门负责学生实习的部门,因为这个部门要负责所有学生从本科、硕士的实习工作,帮他们联系单位,还要提前了解这些学生主要是关注什么方向,想去哪一类型的机构,然后帮学生找到这样的机构,建立这样的关系,但并不是学生就可以自己去了,学生要想进这些机构实习需要面试,如果这个机构觉得这个学生OK,那学生就可以去,这是双方的选择。
如果学生或者实习机构觉得彼此不适合,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部门就要重新为学生寻找新的实习机构,直到双方都觉得ok为止。
关于如何考量实习生及机构:学校会有一个期中考量,如果考量的时候,实习机构对实习生不认可,或者实习生对实习机构不认可,那会进行第二轮的分配,所以这些工作不是学生可以自己随意操作的,一定有完整的体系在里面,那实习生决定进入实习单位,学校有一个实习合同非常厚,十几页纸,之前是非电子版的,然后要手写,写你跟实习单位约定的,你在这个地方实习你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然后你的工作内容具体有哪些,非常非常多的内容,都需要手写,十几页啊,有些机构可能会很好,给你个模板,那有的机构是没有的,只是写那个实习合同就要写一到两天,知道实习生和实习机构双方都觉得,ok,没问题了,那这个合同需要提交给学校的实习部,最后打分评估的时候根据这个实习合同来的,看当时约定的工作有没有做到,然后实习才通过或者不通过,这样评判的。现在我们变成电子版就轻松太多了。
关于实习督导的挑选:机构的督导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必须是实习的督导跟学校建立长期的关系,学校要对这些机构的督导进行培训,都是免费的,实习机构的督导都是义务的督导,怎么样给实习生做最好的督导这个也是有规定的,他们对机构的督导也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求不低。
这两方面对实习生有要求,对机构有要求,对督导也有要求,所以能够保证我们的社工学生在毕业之前接受一套非常系统的、严格的实习训练,所以为什么实习对社工很重要,也同时决定学生能不能顺利毕业之后马上接手一些工作,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
提问:国外有哪些值得国内社工参考的一些技能技巧或者案例,请举例说明。
刘安南: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做小组工作的经历,移民美国的华人,其实跟国内一样,爷爷奶奶带孩子比较多,小孩的父母会到其他州去打工,但是小孩又接受的美国的教育,所以爷爷奶奶跟小孩的爸爸妈妈在育儿方面有一些冲突,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冲突,其实他们面临双重的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习机构会说,你是中国学生,会讲他们的语言,那你可不可以来做他们的小组,后来我发现这个小组大家也是建立相互互助的系统。
我在当中只是一个促进者的关系,并不是跟他们讨论婆媳关系之类的,我会让他们自己分享的故事然后自己相互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成果:6周时间,最后他们自己成为互助的圈子,后来就不需要我了,所以这种小组工作非常有用。
Steve:
在这个基础之上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尤其在社区里面做社工,因为我接触做社区工作的社工,他们跟社区居民打交道的时间很长,所以在一个社区里面有充分的人脉、资源包括影响力、地位,这样情况下才可以做好工作,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状况是,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跑到社区机构里面,还没呆多久,就要在社区里发动居民做一些事情……你要想,别人为什么要信任你,觉得你刚过来,又不了解实际情况。
是吧,做社工其实需要有这么样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但很遗憾的是,很多机构包括从业者没有这样的意识,因为社工最终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发动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模式,并不是我们带来专业的技巧解决你的问题,我们是教会社区里面的人怎么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是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但是这种心态,资历浅的社工肯能会比较缺少这个意识。
但是如果你有这个意识,你的工作又允许你可以在这个领域长期呆下去,慢慢你会发现,你能够发挥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提问:机构有很多项目要去做,社工要怎么把学到的东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运用起来?
Steve:
社工是一个跨领域的行业,不像是物理化学是一个很专的行业,社工所具备的知识跟技巧、能力是从不同的行业领域带进来用的,如果有很多项目要管理,这个是项目管理、运作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社工的教育里面是没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学,就是在毕业之后发现你的工作有这方面需求就是要学。
唐宁:
我要补充一下,美国很多社工学院有开项目管理的方向,开始有意识慢慢把社工培养成项目管理者。
Steve:
我觉得从能力角度,社工是一系列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不是读完书所有能力都具备了,如果你们了解心理咨询师的训练方法,本科硕士基本学的是简单的临床面谈技巧,工作以后,你要用什么样的理论技巧哪个流派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都是需要继续学的。
你发现了自己某方面能力的缺失,你也要去学习,学习绝对不是仅仅在读书时才做的事情,是工作以后永远都在进行的事情。在学校里面上课学习,我们会觉得学习是为了达标、为了及格,为了毕业,我们把学习看得很功利,不是看作帮我们解决当下遇到的困难问题的机会,如果你想在社工或者心理学方面做好的话,你需要一直有学习的意识。
提问:国外的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是以什么样的模式运作的,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哪里?
刘安南:
我只能拿我最擅长的领域,比如社区服务中心,来说明一个组织的资金来源,比如我实习过的社区中心,因为它的服务涉及到人群比较多,是辅助政府的机构,所以政府会拨钱购买服务,社区中心70%到75%左右的资金来自政府拨款。
如果有新开的项目,会再多拨付10%,但是还是有10%到20%的钱要自己筹,在社区里面筹款,或者就要向一些企业或者基金会(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需要写项目申请书,在美国有专门的职位负责筹款,叫development,在国内可能就叫筹款,所以这个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资金来源构成,这个问题太大,因为有太多不同种类的机构,它的资金来源是不一样的。
Steve:
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还是去网上搜索。
提问:有些人很想帮助别人,只是听说社工是职业助人的,对社工其实并不了解,就盲目的进入了这个行业。
Steve:
社工是什么?在座的有人可以回答吗?我觉得这个行业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定义的行业,心理学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心理学是对人的行为的一个研究, 但是社工是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只能从做的事情来定义我们自己,社工是一群解决社会问题的人,至于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环境,用什么样去解决问题这都是非常灵活的,所以做社工要有比较开放的意识。
听众:
我有一些体会,我本身不是学社工专业的,但是今天听这个讲座,最大的感受的是社工所学习的技能、精髓可以运用到任何一个行业的,比如,你跟一个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你要了解他存在什么问题,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技能,如果你有的话,你在各行各业都是吃的开的。
提问:在美国读MSW,临床跟宏观两个项目各有什么优势以及不足,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
Steve:
我们专业第一年上半学期学的差不多都是基础课程,第一年下半学期开始,会选具体的分支,我们是以工作对象区分的,老年、儿童、一般性的精神健康政策和研究,所以不同的学校分类会不一样。
刘安南:
我们学校(福德汉姆大学)会分很清楚,分为宏观和临床,临床方面还会有很多群体,我选的宏观领导力,宏观领导力下面还有两个小分支,我选的一半是宏观一半是微观,我有一半实习是要见案主,一半是要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去,还有政策倡导,是更高层次的。
Steve: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在选择方向上有疑问,最简单的方式,这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领域,你看看这个领域有谁在做这方面工作,你发一个邮件跟他们聊聊,看看能不能约见一下,或者邮件回答几个问题,你看他们的体验是如何,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看你适合哪个方向。
以前本科跟一个教授聊的一个话题,在国内基本选的都是很热门的学科,我选专业基本是看个人的兴趣和喜好。在选喜欢的专业还是选实用自专业上面,我曾经跟另外的同学和教授做过一个讨论。
这个教授是教金融的,他讲的话我觉得讲的很好,他说假设你选很实用好找工作的专业,这个时候你毕业之后,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有你还有另外一个人在抢这个工作,你们两个学识、能力、背景、智商全部相等的情况下,你是为了好找工作学这个专业,而他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选择这个工作,你觉得你们谁能拿到这份工作,你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那五年或者十年之后你们的差距有多大你能想象吗?
现在大家找工作都是,哪个工作好赚钱,哪个工作薪资高我就选哪个。
这个现实的问题确实需要考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找的是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的话,那最后结果是你会在不同的工作行业里面跳来跳去,很难有什么好的积累。因为曾经在一个公司的HR做过实习,所以我有机会看到很多的大学生的简历,所有的行业、经验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他只是往钱多的地方去。
唐宁:
我分享一下美国社工硕士的就业情况,其实,很多美国人学社会工作是因为很好就业,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但是的确美国对社工的需求非常大。很多人可能的确因为现实的因素读社工,宏观跟微观的话,可能选微观的人更多,因为微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找工作,因为不管去儿童保护机构或者是敬老院必须有专业的技能保本。
所以更多人会倾向于选择微观,而且其中大部分人会选择跟儿童有关的工作,因为美国对儿童保护是非常重视的,那么很多工作机会是提供给儿童工作者的,所以我们学校(Alabama大学)也会分领域,分三种:儿童,老人及成年人,管理。我发现选儿童的人最多。
提问:特殊病人群的社工是如何开展业务的。
刘安南:
这种是非常专业性,细分的,不好意思,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
唐宁:
我提出这个问题也有一个原因,并不是社工是什么都知道的,也有我们不知道的。因为分的太细了。他问我说脑瘫怎么开展业务,其实虽然在课堂上有学过类似的知识,但是当你开始分领域实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更专注于某一个人群某一项专业的技能,社工不是万能的,所以很多东西我们真的不知道。
但是之前Steve说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当你到了服务脑瘫人群的机构,那我们会迅速学了解这个人群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求,怎样提供更好的干预方法,这个也是我们学习社工的本领,虽然我们很多东西不知道,但不要紧,你去学,去寻找那些知道的人,他们有什么经验和方法,这样是OK的。
Steve:
我补充一点,社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举例来说,我之前在社区中心做过的一个项目跟自闭症儿童有关,我并不是很专业,只是对这个人群有一些了解,其实专业的问题有专业的人去解决,并不是说要社工去解决脑瘫病人的治疗问题,社工需要做的是在对这个专业领域了解的同时,看看这个人群有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一个很敏锐的观察者。
比如,除了治疗,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所以当时我做自闭症人群服务项目的时候,我去牵头开发一个项目,就是自闭症儿童父母互助支持小组,我们发现自闭症小孩给家庭带来很多压力,夫妻关系的压力,尤其母亲精神上的焦虑和压力,
他们是被忽略的,因为所有的关注都在小孩上,所以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当时我们就发起了一个父母互助小组,他们给彼此之间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这才是社工工作的方式,就是没有某方面的专业性没关系,需要做的是能为这些人做什么事情,专业工作让专业人去做,不需要代替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
提问:我从事社会工作有10年时间,目前我们当地政府部门采取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到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当中去的政策,两位怎么看这种政策的制定,有什么建议?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项目设计和能力建设对机构有什么建议?
Steve:
我的了解,现在政府把社区的工作外包给社会机构,至少从广东深圳几年前就有这样的趋势,我感觉可能会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国内的环境对社工很大的限制是太依赖于政策的导向了,所以非要问建议,我觉得你可以看看你们设计的项目、制定的政策是否能够在领导换届或者政策导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还能进行下去,不要说做了几年的工作,换个领导,这些事情全部拉倒再重新做新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规避这些问题,在这种持续性稳定性上面是否可以做一些考虑。
刚才也聊到人才的引进很困难,我觉得是否提供一些实习的岗位,把这些实习生带过来多花一些时间培养在他们身上,多做能力的建设,在毕业之前把大家逐渐训练成你需要的人才,跟机构建立起一个信任关系,对你们所做的事情产品足够的兴趣,相当于是一个无缝连接的过程,而不是等学生毕业了再从里面挑选员工,这样人进来之后,钱给的不够就走了,对你的机构不熟悉,对你的愿景不关注,就不会停留很长时间,所以要从这个角度考虑,就是机构跟学生、人才关系的建立不应该从毕业的时候开始,在学校就可以开始做了。
刘安南:
我对他第一个问题加一点补充,我觉得现在NGO可能受政策的影响太大,难免会被政策牵着走的感觉,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最熟悉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我们拿到的数据跟政府沟通,告诉政府我们所服务群体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影响政府的政策,这个是我想看到的,作为第三方民间力量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被政策牵着走。
Steve:
国内的环境,我们做社工,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必须看政府的政策,这是一个现实,我觉得能够做到的,在我看来任何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像我之前做公益基金会,我们考虑这个事情做出来,也要满足政府的期待,所以我觉得最终还是需要不管怎么样宣传、包装,如果手上没有一两个成功拿得出手的项目,能够拿来说服人,换了任何人做领导都会觉得不要支持你们了,都在浪费时间、精力,我自己曾经看到的机构就是这样的问题,做了很多年花了很多钱就是拿不出象样的项目。
就像他们做的免费的午餐,为什么能够做这么多年,因为真的很好,而且在媒体上曝光率社很高,我觉得做社工,需要有一种意识,就是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你做的事情,这样社会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很大程度上可以给你们提供一种缓冲,如果政策发生变化,你因为有这样的关注度在这,你的项目可以持续做下去,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有的思路。
提问:社会组织或者社工机构的项目好或者不好有什么评估标准?
刘安南:
我第二年的学习当中专门有一堂课有项目评估,教的就是如何专业得,不带偏见得去衡量、评估项目的成果,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现在很多项目评估做得不够客观,有失偏颇,只是为了做评估而做评估,拿出来是给自己捐赠者看,或者找新的捐赠者,所以在那堂课上教授说,现在是这个现状,但是还是鼓励我们更客观的、更没有偏见地完成做评估,我不知道国内评估做的怎么样,反正我鼓励各个项目做这样的评估或者引进第三方的评估。
Steve:
我个人觉得好的项目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这个项目一定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一定是有社区人的参与,而这种参与不是每次开会过来听一下,而是这个项目的工作对象一起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但是,光这一点能做到的也不是特别多。
第二个特征:这个项目不管哪个方面的工作,它的工作模式是可复制的,因为全球范围内比较知名的社会工作或者公益项目都可以被复制的,例如,有一个叫做黑暗中的对话,这个是我认为非常成功的项目,是从社会创新的角度来做的项目,它就是做一个黑暗中的博物馆,所有人进去都蒙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你蒙上眼睛之后,其他的感官就会变得敏感。这样可以做很多团队建设、体验、包括教育的项目,然后所有这个项目的执行人都是盲人,因为他们最熟悉黑暗,全球各地现在上百个国家有他们的项目点,我觉得这个是很成功的,它可以复制。
唐宁:
评估一个项目,首先,你要看它的源头,要看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一个分享会来得人越多效果越好,那么评估会计量多少人,下次来的人增加还是减少了,就这样简单的。如果你的项目评估更多的是你提供的服务有没有效果,我们说这个效果也很难定义,那么也是从你的目的出发,还是拿自闭儿童项目举例,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帮助我们的案主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我们的评估就需要测量案主控制情绪的能力有没有在我们的帮助下提升了,所以评估也有非常非常多的方式,但一定是从你的目的出发的。
而且评估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有需求评估,项目开展之前了解要对所服务的人群的需求做评估,有过程评估,要在过程中不断评估项目有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服务效果没有没达到,有没有出现负效果,如果出现,那要马上停止了,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不能对案主产生伤害,这个是我们最低的原则。
项目结束了之后就是效果评估和结果评估,所以评估有很多类型和方式,是一门非常深奥的领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这样的评估,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
提问:有没有社工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笑声)
唐宁:
有,我们在做,(笑)分享会我跟其他两位嘉宾之前都没有见过面的,我们都是在网上沟通,今天第一次见面,其实我们的初衷是要找同伙然后彼此支持,因为在国外, Steve说在学校他是唯一的国际学生,在国外,如果你自己愿意缓解自己的压力肯定会主动找支持的,会用各种方式找这样的支持。
我在2012年的时候,建立了一个中国国际社工联盟,因为我想知道有多少在国外学习的社工,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经历了这么多痛苦,作业做不完,阅读完成不了,实习遭遇各种痛苦,我想知道大家是不是都一样,还是我太脆弱,所以抱着这样的想法建立了这样的平台。首先让大家彼此认识,然后互相倾诉。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资源共享,比如你课上有一个问题不懂,其他人有没有懂的。
另外,我是希望跟国内的社工保持联系,因为我希望自己学的东西在国内能够用上,所以我要了解国内的社工现状是什么样的,所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邀请很多在国外学社工的人写一些东西,我们专业学习的内容,实习经历等,安南就曾经为社工联盟写过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让国内的社工知道我们这一批在国外学社工的人的存在,我们的想法收获是什么,建立这样的平台,用最快的方式让大家彼此共享一些资源。
Steve:
我觉得做这个行业要有这样的意识,需要有自己的圈子,而且这个圈子里可以有比你年长、年轻的,只要大概是一个行业,因为每一个社工其实它的专长、专项又不一样,你需要的不是找完全一模一样的同类,而是在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办的看看其他人怎么样做的,这样的机构其实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可以去网上搜索,你是什么样的机构,需要什么的资源等等,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找。
另外一点,不要因为自己是社工就不敢于求助于别人,其实社工是无时无刻不在求助的别人的,因为你在求助的时候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帮助和资源,不见得只是求助于同行,其实很多其他行业都是愿意帮助的。
提问:我蛮想知道澳洲社工体系和北美有什么区别?还有加拿大跟美国有什么不同。
刘安南:
我想更多的是相同点。唐宁创办的这个中国国际社工联盟的平台很好,联盟里有来自全世界的社工以及一线工作人员,你可以在那里找一些支持。我觉得社工这个专业还有很大的共同点没有提到,就是我们很乐意分享我们的资源。
Steve:
关于你的问题,我了解不是特别多,但是如果为自己问的话,我建议你能去北美就去北美,因为从行业发展的时间来讲,北美更成熟一些。而且从读书的角度看,你需要看的不是国家之间的区别而是学校之间的区别,不同的学校在实习方面、教育水平方面有很大不同。
另一方面,美国跟加拿大主要的区别在于美国的福利体制偏向于私有化多一点,美国主要不太依靠政府的力量,在加拿大政府主导的倾向多一些,这样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工机构也不相同,他们的资金来源、运行的模式包括他们做的这些项目也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你也可以了解一下。
唐宁:
中国国际社工联盟也有在澳洲读书的学生,你可以问一问,而且我们刚刚说到寻求帮助,并不是问一次就好了,我们问很多很多次,很多很多人,直到拿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现场提问: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博士学习的经历。我马上要去读博了,纠结是去澳洲还是去北美。
提问者:
刚才一直讲国内MSW的情况,我也想说一下,在座很多不是社工行内的人,可能对国内的MSW有所失望,但是也没有大家想的差距那么大,至少我在的学校所有的学习,也跟大家说的北美的整个状况是一样的,督导、实习合同还有实习机构的选择,流程也都差不错,差距也只是在于国内没有这么严格在执行。
Steve:
就是执行到位的问题。
提问者:
还有之所以不能这么严格执行,是因为国内MSW毕业的学生做社工很少,选择其他行业的机会很多,也可以有非常好的薪资,所以国内MSW培养只是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综合素质的训练,这样你到其他行业里学的东西也能够用得上。
唐宁:
很好,谢谢你的分享,你刚刚说很多在国内读MSW的学生可能毕业不会做社工,或者进入硕士项目就是为了拿硕士文凭,他们对社工完全不了解,那在国外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到硕士的时候,很多人学社工是为了做跟社工相关的事情,更多人是工作两三年之后,他们觉得需要进修了,所以他们来学习,毕业之后还是回到他们之前的工作领域去继续做社工,跟博士一样。在美国读博士大部分项目是要求你读完硕士之后有至少2到3年的工作经历,因为博士研究的领域非常窄,一定要对这个领域有深刻的认识,而且经过两三年的工作,你真的发现自己很热爱这个领域,想服务这个人群,想学习更多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受惠,所以他们抱着这样的心态进入博士项目,很多人年纪都很大了,我的同学有一个60岁的,他是退休之后来的。
所以,如果你选择出去读博士的话,因为我是没有工作经验就直接读博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大的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选择先工作再读博,那我怎么弥补跟同学中的差距,我就不停的实习不停的实践,我跟实践者聊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实践的工作技巧,跟他们聊体会,不停得去了解,这样的话才可以在课堂上面跟我的同学们有交流,才可以说出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对课堂交流有贡献。
博士教育就在国外是非常严格,培养完之后你会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研究者,然后你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一定是合格的,它有这样的质量保证在那里,为了达到这个保证,整个训练过程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尤其作为国际学生,可能学校会给提供助学金,像我的话,我做过助教、助学讲师甚至直接带过课,那么这些任务我来说是赚钱的,但是实际上对我非常有挑战性,也是帮助我成长最快的过程,那对国际学生来说,做这样的工作,要有心理准备。
它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博士生,它培养的一定是一个毕业之后有独立做研究的能力,独立教学的能力,你去任何其他的学校都可以直接教课直接做研究,别的学校会认可你,这样对我们的博士项目来说才是一种认可,这个项目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大,所以是靠学生的品质去保证学校的品牌。
Steve:
是否选择读博士,也要看你想做什么,硕士和博士这两个学位给你带来的,包括你学完之后可以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读博是对你所学的领域的创新,在研究理论的层面做创新和发展,而硕士更多是倾向于使你具备实际的操作的能力,硕士跟博士毕业之后的方向也略有不同,像博士出来从事教学方向的研究方向的会更多一些,你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也会更具体一些。
从硕士的角度说,如果希望做社工的实务工作,那我推荐你学硕士,而且硕士给你的能力基本上就够了,另外一个角度,因为曾经我也考虑要不要读博,我也问过读博的前辈或者同行,读博士的话你要投入很多精力,放弃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机会,读博之前,你要考虑好包括你的生活、情感、婚姻,经济收入的问题。
所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有时间有精力准备好做这样的投入,然后又想在社工的研究这个领域做一些事情的话,那就可以去读,但是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兴趣点不在这里,那就不要去读,不要为了读博士读博士,因为那样会很痛苦,你可能最后论文还完不成,毕不了业,时间也浪费了,所以还是要看你做什么事情。
提问:社工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情况?(笑声)社工的流动率、流失率、发展前景怎么样?
Steve:
有一些社工的机构或者组织是专门做社工的招聘、培训。我所了解的情况是社工的流失率非常非常的高,那如果是学生的问的话,你问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更了解要不做这个行业,那我觉得做所有行业都是一样的,都会有流失率,尤其在刚刚毕业的那几年会面临这样的风险,你能够怎么样避免的风险就是首先让自己的能力、经验丰富一点,这样你就更容易找工作。
刘安南:
我对国内这方面不太了解,我一直觉得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专业或者是一个工种,我觉得其实社工是适合于不同领域就业的工种,所以说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提高了其实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
提问:国外社工的专业背景是什么?比如硕士这个项目是各个专业的人都可以申请吗?还是某些专业人会倾向于申请?
Steve:
不同学校对于申请者背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个最好的方式是网上去搜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学社工的主要还是从相关的几个行业来的,像从理工科转到社工,这种比较大的跨度也可以申请,但是要在申请的时候通过个人陈述,像招生委员会说明你为什么需要有这样的跨越,你之前的知识、经验各方面的能力如何能够让你成为合格的社工,以说服招生的人。
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跨越,所以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但是要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