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详细说明我为什么一点都不care“面经”。
给小白解释一下什么是“面经”。常见含义是指面试某公司并成功获得Offer的人写的(或说的)针对该公司的面试经验,简称“面经”;也有些场合指的是面试官写的面试别人的经验。
本文中指第一种。
要说明白我的观点,首先要阐述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事实:
大规模校园招聘时,对于面试官来说,面对着一群坐在眼前的应届生,其实除了特别突出的几个,其他绝大部分人都没什么区别。
不服来战
举个很常见例子:
某公司要面试120个人,招聘计划里要求留下50人,群面形式,分为十组每组12人,计划每组留5人。
在每组的面试中,HR很容易判断出一到两个牛人,和一到两个二货,二货淘汰,牛人留下,还剩八个人候选,三个通过名额,因为是应届生,本身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这八个人的自身硬件、实习经历也没什么大分别,那怎么选呢?
。。。凭感觉
别不服,事实就是这样,HR也不会读心术,手上攥着招聘计划,自己也犯愁,都一样还能怎么办,不光群面这样,就算是单面,面试几十个上百人以后,也仅能排除掉一堆二货,幸运的话可以断定几个牛人,手上还有几十个名额,他也不知道剩下的那批人应该要哪个,不靠感觉靠什么?
不服来战
好了,明白这样的事实以后,我想说一下我以前的一种观点:就是面经可看,但要选择性地看。那些仅仅拿到了一家牛逼公司的Offer的人写的关于这家公司的“面经”没有任何可信度,而那些同时拿到多家牛企Offer并且不是985/211出身的人写的“面经”就很值得作为参考了。
原因很简单:
那些仅仅拿到了一家牛逼公司的Offer的人,本身并不牛逼,只是上述例子中的十二分之八里的,他的通过是一个随机事件,和他自己的面试表现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面试时没有犯二。就算你看了他写的“面经”,然后照做了,你也只能做那十二分之八而已。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工资待遇很高的公司每年都会去某985高校招聘一定人数,有个大四的应届生仅仅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没获得其他Offer或者拿到的都不值一提,就在各种求职分享会中分(chui)享(xu)自己的面试经验,例如群面中自己如何抢到某角色,如何甩话术如何提框架,终面如何自我介绍,如何迎着HR喜好回答问题,等等。然后听的人就把他说的话当成真理了……
不服来战
如果面试他的HR此时坐在“分享会”的观众席上,估计笑死了,或者是一脸蒙逼,心想:“这人谁啊?是我面的他吗?他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他怎么知道?”
因为他只是那十二分之八而已呀!
然后接着说,我以前总是认为,如果一个非985/211名校,成绩平平,但是却能拿下多家牛企Offer的人,他的成功一定有必然因素,他的“面经”,是十分可借鉴的。
但是后来转念一想,他的成功可不仅仅是因为面试的表现好而已,或者说面试表现好是他本身能力强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他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自身经历等等才是他成功的本因。这些不是你看他的面经就能学来的,看了也没用,因为你不是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事方式,想复制别人的成功道路,最后只能邯郸学步。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