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过程中,站在企业方角度来说,规范、完备的“招聘礼仪”不仅是企业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招聘人员个人素养的真实展露。
一般招聘会由企业拨打邀约电话开始,至发出Offer为止,接下来我们就从“礼仪”的角度谈一谈您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电话沟通后“谁先挂电话”
根据国际惯例,通话双方,地位高者先挂电话。出于面试邀约,招聘人员有“求”于人,理应是面试者先挂电话。
但是,在现实电话沟通中,许多招聘人员本着“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共识”,只要是但凡被邀约者态度不够“诚恳”,或者“拒绝”,就一下挂断了电话。更有甚者,打电话用的座机,直接把话筒重重“砸”了下去。
二、短信邀约必备“要件”
除去一些自带“反馈”功能的招聘网站,一般在面试者接受邀约后,我们还需要致短信以确认招聘细节。
关于“邀约短信”,其必备“要件”包括:礼节性称谓、面试公司名称及部门、时间、地点、面试者准备材料、礼节性收尾。如:尊敬的王先生您好,这里是ABC公司人力资源部,邀请您于某日某时于某地参与面试,面试时请携带如下资料。
三、面对简历上所写“尚未离职”者该如何沟通
有过招聘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招聘网站有些人的信息反馈写的是“目前还在职,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会考虑”或者是“会在一个月之内到岗”等。
对于这些“尚未离职”的员工,我们在致电时不要一上来就“开门见山”,把准备的话术“一股脑”倒了出来。应该先礼貌问上一句“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您现在说话方便吗?”以给求职者以“回旋”的机会。在笔者的招聘实践中,不管求职者求职信息是否标注“尚未离职”都要这样开头,“双保险”。
四、初次面试中哪些问题不宜问
初次面试(区别于“一试终试制”),原则上讲,这些问题不适宜提问。概括地说,就是在西方认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是否正在恋爱”、“个人收入组成”、“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必须要提问,请加上一句“我冒昧地问一句”——不要各种“套话”,欲盖弥彰,往往是适得其反。
五、关于更换面试场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些时候,面试者首先被安排在接待室填写公司准备的信息登记表,然后最终的面试地点需要在另一个地方。
在引导面试者过程中,如果在同一楼层,招聘人员应“头前带路”,与面试者前后距离两步左右为宜;如果需要上下楼换乘电梯,招聘人员应该先进电梯;最后出电梯,绅士一些的行为求职者挡住一侧的电梯门——这在国际礼仪中都是出于对对方充分的尊重。
六、关于双方交换联系方式及信息等问题
面试结束,有的求职者可能会跟面试官索要联系方式。原则上说,作为招聘人员,以提供公司特别是人力资源部联系电话为宜,不宜提供私人联系方式(包含微信、QQ等)。
当然我们也见过一些招聘人员,业务素养不高,主动向求职者“推送”自己的联系方式;当然也有一些业务部门人员参与面试,本着“买卖不成情意在”的想法,想把面试者变为“客户”,不管能不能成为同事——这对于公司形象都是大打折扣的。
七、对于到岗时间过长者该如何“有效沟通”
对于一些通过公司最终面试,但预计到岗时间过长(一个月左右或者严重超出到岗时间约定者)。对于能够提出正当理由者(如办理离职手续所需等),需要密切跟踪,以“关怀问候”为由了解面试者就离职状态。(注意,最好以面试者提供的常用邮箱交流为宜。短信、微信交流都不正式);如理由不充分(如需要考虑,延长时间等),最好不要直接“毙”调,可以提出一个你的要求回复时间时间(如三天之内),没有回复视为自动放弃——给双方都留一些余地。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高级人才自由流动逐渐成为“新常态”,中高端人才市场已经向“卖方市场”倾斜——掌握必备的“招聘礼仪”,所谓“礼多人不怪”——才能把“礼贤下士”、“虚左以待”“这些古语落到实处。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