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职场的悖论, 你知道几个?

来源:五百丁 作者:一道小编

关于职场的悖论,-你知道几个?.jpg


对于你身处的职场有多少悖论,你知道有多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10个关于职场的悖论:

 

1、谁决定了你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究竟是谁决定的?这个问题在已经越来越清晰,市场。

 

虽然掏钱的是老板,是客户,但我们的价值却是由整个的市场环境决定,不过真正的问题是,个人价值什么时候能被市场反应出来?

 

对于刚入职场的员工来说,市场还没有发现他的价值,也不会立刻反应出他的个体价值,只能给出一个大体的平均估值,所以这个时候老板对他的评价起到决定性作用,员工也只好在公司里表现的好一些,争取得到更高的薪水。

 

这就需要个体始终建立塑造价值的意识,在互联网大生态下发出声音,让市场感知到你的价值。

 

2、不吃不睡把事做完和8小时规律工作绩效在哪里?

 

“不吃不睡把事做完”是创业公司比较常见的作风,如今也有很多大型企业倡导员工要有创业心态,

 

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把事做完再休息呢?

 

这个悖论是说,创业公司由于刚刚起步,抗风险能力低,遇到几件事如果不能快速解决,很可能就是致命的,而一个问题的产生未必是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可能周六的晚上突然你的app链接打不开了,那也得赶紧爬到公司连夜搞定它。

 

不过想一拼到底指望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再休息是不现实的,跟过日子一样,工作本身就是问题摞着问题,可能你的第18个问题还没解决,第50个问题又产生了。所以人们才制定了一个“工作时”规则,把问题在工作时间里集中解决,只有个别的棘手问题会不吃不睡的死磕,所以,请不要滥用了“创业精神”。

 

3、快产出VS慢思考

 

这个悖论说的是,互联网时代用户没耐性了,老板也没耐性了,大家纷纷抛弃“体系”、“长期规划”,而是转战“微课”、“微行动”、“最小可执行方案”、“小计划”等等,强调用最短时间产出一个临时可用的方案,然后再不断的修改、迭代。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企业要不要把员工的工作安排的非常饱和?从利用率来讲,员工工作饱和了,意味着8小时没有浪费,老板支付的工资就值得,可是如果员工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翻土、浇水、栽苗,那就没有时间抬头看天了,结果就会造成天上打雷、狂风乱作,员工还在低头播种,而老板在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等待来年秋天的大收成……

 

这条建议是,留白不止书画中需要,员工的工作计划里也需要,给员工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释放出来的创造力有一天会结出多样的果实。

 

4、优越感:恨人有笑人无

 

优越感是怎么来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别夺走他的优越感》分析过,不过对于优越感,恐怕我们自己都需要,却又讨厌其别人拥有,如果你不得不与一个没什么了不起却趾高气昂的人相处或者公事,就会知道优越感有多讨厌。

 

这条建议是,讨论这个悖论就不谈优越感该不该有,而是我们该怎么面对自己和别人表现出来的优越感。

 

5、工作求稳VS发现更多可能

 

这个悖论是说,一部分人认为找工作不要频繁跳槽,能够在一份工作稳定的做下去才会有所收获。这句话本身没问题,只不过换工作这件事本身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内涵,不能一见到“工作履历复杂”的人就一棒子拍死,这其中就有“频繁”到底有没有数额的定位,哪个阶段该跳槽,以及跳槽的动机等等问题。

 

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开放,有的资深投资人在给自己的下一代写信时尤其提到:“工作的前5年,你可以换几份工作,可以在多个领域里试试。”原因很简单,职业生涯初期的同学怎么确定他的职业方向?尤其有些工作类别大学校园里根本就没有相关专业,不试怎么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

 

当然国内的抗风险程度相对要低,父母也担心孩子如果频繁换工作会造成生活拮据,不过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给孩子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了解一下他换工作的原因,再决定是否支持他的跳槽。毕竟,一家公司也是一群普通人做的,普通人就会犯普通人的错,我们需要知道错误是谁犯的,是否可以容忍,是否还会多次重复犯等等,否则我们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6、因为兴趣开始,因为厌倦结束

 

找工作、找投资项目是该从兴趣开始?还是从技能开始?我们都知道如果有兴趣,做事就能长久,因为兴趣本身就是驱动力,但是悖论在于,把兴趣做成工作,那兴趣就会被改造,如果只是兴趣,我们就不用对结果负责,但工作就不一样了,我们为了达成目标,就仍然落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过程、追踪结果、交付与复盘、迭代与归档等等的工作循环。

 

比如有的小伙伴喜欢看NBA,是个球迷,看球是个兴趣 ,可是如果去说球,把兴趣当成工作,就不得不查大量的数据、了解原来并不关注的无名球星、接受弹幕的鼓励和谩骂,必须按时说球,有的小伙伴由于忍受不了网络环境下各类“键盘侠”喷出漫天的垃圾话而退出解说的工作……

 

你会把兴趣发展成职业吗?

 

7、教别人VS自己做

 

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慨:说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头上就走回老路。其实这个问题在领导和培训师身上会体现的更加严重,他们都是要教人做事的,好多的业务技巧、沟通技能、关系经营、解决思路等等大家可以讲的很精彩,自己做起来却未必是按照说的那样,不一定是他们有意的言行不一,实操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受环境的限制。

 

这条建议是,我们做好自己当下的决定就好,不必去评判他人是否言行一致,也不必在乎他人的评价,至少我们学习到的经验和规律是有价值的。

 

8、脾气越大的人,越容易发脾气

 

我们有一段时间会变得脾气暴躁,而且会由对一个对象的暴躁扩大到好几个对象,比如刚刚对训了一顿下属,随后接了个家里打来电话,就又吵了起来。这说明越爱发脾气,那么他下次发脾气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个悖论是说,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本来是想通过发火来取得一定的进展,也就是这次的发火是希望下次不用发火,可结果是,虽然这次可能会加速问题的解决,但同时我们下一次就越来越依赖这个“发火模式”,最后似乎不发火问题就不能解决,甚至发了火问题也没解决。

 

9、争取反而得不到,不争取又完全没机会

 

这个悖论说的是,君子求淑女、甲乙谈合作、销售找客户、跨部门配合,总是积极的一方被冷落,而且好像越表现的积极,越是有所企图,越得不到对方的好感,目标越难以达成,可是如果我们不去积极争取,就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

 

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信息的对称性,但是这还解决不了人的问题,这又是对沟通风格、行为动机、决策时的情绪等看不见的味道的拷问。

 

10、学到的“一般规律”也许并不适用于个体

 

最后这条悖论是说,我们日常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基于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但讽刺的是,这些一般规律很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甚至不能指导你当下的决策。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都知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条真理告诉我们踏实的赚钱找正规渠道消费,不要贪图便宜,所以如果告诉你某款手机可以半价入手,我们的的第一直觉是诈骗,然而内行的朋友就知道了,有时内部测试机的确可以半价入手,还有些阶段性的促销策略确实可以把它卖到非常便宜,就好像刚开始滴滴不也是贴钱让你打车么?而当时的买卖双方也的确捞到了偏门。

 

这个悖论意味着,你可以花时间去琢磨门道,时间没准能换来丰厚的钞票;你也可以花钱买时间,省下自己去摸索的时间,直接购买服务。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