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宁市长梅永红辞职“下海”的新闻再度引发了公务员“离职潮”是否到来的热议。据小政所知,梅永红并不是近期辞职“下海”的第一人。早在今年6月初,山东菏泽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毓华就率先开高官辞职先河,辞去公职,加入了太平洋财险。
引起小政关注的是两位高官的去向,据说他们都南下深圳,梅永红将加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出任要职”,而张毓华则担任太平洋财险的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
外地高官辞职都纷纷选择深圳落脚,“近水楼台”的深圳公务员离职“下海”的情况又如何呢?今天小政就专门来聊聊深圳公务员离职的种种,并邀请我们的评论员朋友做了观察点评。敬请关注今天的二条【观察】公务员辞职为何总是牵动众人敏感神经?三条【链接】一个80后离职公务员的自述:能力是“听话+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同事”。
小政查阅数据发现,2014年,政府/公共事业/非营利机构行业的从业人员跨行业跳槽人数同比上涨了34%。而在深圳,深圳市人社局公布的公务员离职数据显示——
2012年,深圳离职的公务员有231人;
2013年,深圳共有247名公务员离开“体制内”,35周岁以下有49人;
2014年,深圳共有278人离开公务员队伍,有部分调往本市事业单位或市外机关事业单位,有191名公务员则是离职或被开除辞退,其中,35周岁以下为61人,男性156人,女性35人,男女比例超过4:1;
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有18名公务员辞职,1名公务员被辞退。那些主动离职者的公务员,主要去向为个人发展、重新择业和求学深造等。
以这个数据来看,公务员离职人数虽然每年在递增,但与全市4万多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相比,若说每年200多人的离职形成“离职潮”显然缺乏数据支撑,而且,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深圳的聘任制公务员吸引了近4万人报名,招录比为64:1,与往年相比并未出现较大波动,可见,想要进入这个“围城”的还是大有人在,深圳的公务员队伍总体是比较稳定的。
对于公务员离职后都去哪儿了,以上这张图基本也可以反映出深圳公务员的情况——
不带感情色彩的数据统计,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个公务员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的波动。小政在自己的“公务员朋友圈”发现,近年来有“离职”念头的人不少,而且去年以来,更是有多位朋友将“念头”变成了实际行动,有些甚至相当年轻就“有为有位”,在小政看来仕途一片大好。
在收入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上升通道偏窄、工作压力日渐增大、公务员改革饭碗不再那么“铁”了等等这些共同背景下,有人“思想挣扎”后最终选择离开,有人却选择留下,原因可能有很多种——
选择离开的N个理由
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近年来深圳给公务员提供了不少出国进修的机会,求学过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有了一个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时间,其中一些人学成回来后,在工作生活的追求上都发生了转变。而且国外求学的经历让他们有了更多能力和资本,更有勇气改变现状。
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点所在——很多公务员在入行之初并没有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有的甚至根本还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仅仅因为这是个社会普遍认可的不错的职业随大流选择报考。工作到某个阶段,逐渐认清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发现做一份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而且还是一辈子,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因此重新出发。
被一个好的合作团队吸引——在离职公务员中,也不乏是因为朋友邀请,或者相互邀约,和一些有共同理想共同语言的伙伴一起创业去了。
在做官和赚钱中选择了后者——这本无可厚非,至少人家把做官和赚钱分开了。尤其对于年纪尚轻的公务员,薪酬往往是吸引他们离开的最大考量因素。近年来公务员涨薪越来越难,各种福利严格规范,公务员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也越来越强。一位离职后在金融企业任高管的前公务员就告诉小政,目前自己每年交的税比以前当公务员时的收入还要多。
选择留下的N个理由
公务员有较为固定的工资结构,尤其深圳公务员待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不能发大财但生活也过得去,仍有较大的吸引力。
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毕竟是别人求自己办事的情况多。到了企业虽然工资高点,可能要处处求人办事,角色转换不易。
企业竞争更惨烈。小政的一位曾经有离职想法的公务员朋友,在向一些在企业工作的同学了解了企业生存法则之后放弃了。她告诉小政,本来自己觉得公务员的上升通道太窄,企业机会更多,没想到企业竞争更加激烈,那里不是上不上的去的竞争,甚至是留不留得下来的竞争,很多女同学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甚至不敢生孩子。
获得一官半职不容易,放弃可惜。那些已经有了一定职位的公务员离职需要更大勇气,因为以目前公务员的晋升通道而言,做到处级、局级相当不易,离职意味着放弃这么多年的职场积累。即便到企业做了高管,但是企业相比公务员仍然是不十分稳定的,一个公务员当了处长如果不出什么问题,无论调到哪个岗位都可以一直享受处长待遇。
但作为企业高管,企业发展的好坏甚至顶头上司的更换都可能带来自身的变动,这种不确定性让稳定惯了的公务员缺乏“保障感”。
没有一技之长,信心底气不足。离开体制还能干什么?相信很多想过离职的公务员都认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很多公务员离开政府部门后仍从事行政工作,因为企业往往看重的就是他们在体制内的经历、人脉和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但是这一优势在离开体制内一段时间后是否会难以为继,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他们在做公务员的前几年中,大多只能做一做办文发文的单一工作,并没有积累到多少能力和人脉,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自己离开体制还能干什么,找不到心仪的“下家”,就成了他们最大的纠结。
小政了解到,在公务员队伍中,女性由于心理趋向于获求稳定,经济压力较小,对于金钱、权力等的诉求相对较低,加之受家庭等限制,不太容易“冒险”离职再重新选择。
除了个人选择,公务员离职还面临种种软硬限制,并不是能“想走就走”——
比如,硬限制方面,2009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暂行)》,其中规定了对于公职人员离职后从事工作业务相关事宜的行为规范: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软限制方面,除了法官等专业技术人才,一般公务员舍弃体制内种种待遇而辞职的“成本”太高。拿养老来说,目前深圳公务员人数大概在四万五千人左右,其中委任制公务员在4万人左右,在主动辞职的公务员当中,以聘任制公务员为主,其原因就与目前公务员的养老制度有关。
因为委任制公务员的养老制度并没有跟社会养老制度接轨,因此选择离职的话将面临着“净身出户”的养老风险。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